5G 绘就智慧“新”画卷 新疆公司数字化赋能新疆

2021-05-20 18:10:40

初春时节,一节特殊的党课在中国电信新疆公司红色教育基地——哈密苦水巡房旧址开讲。伴着戈壁上呼啸的风,新疆电信人追忆红色峥嵘岁月,学党史践初心。

在继承红色基因,传承苦水精神的实践中,新疆电信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机遇,加快企业自身变革的同时,全力赋能新疆开新局。从“智慧城市”到“5G﹢工业互联网”,新疆电信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在赋能智慧城市、社会治理、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家打开电视就能订餐、远程问诊,各类社区服务直接“送上门”;到医院看病一部手机就能搞定预约、缴费等流程;工业生产线上,无人操作的机器精准完成着所有“规定动作”……如今,一幅5G绘就的智慧“新”画卷正在缓缓铺开。

智能管理社区服务零距离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的?”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赛马场片区红旗社区的智慧社区服务中心,一位社区居民正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向社区工作人员求助。大屏幕上,一位60岁左右的居民用维语描述着自己的需求,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听取并记录,随后回复说:“我们马上联系您的包户干部,然后让他到我们的业务大厅给您办理,可以吗?”

这个可以远程代办业务的服务就是红旗社区居民正在使用的智慧社区平台中的便民服务。“通过安装在家里电视机上的摄像头,居民可以直接与社区工作人员连线,一些比较简单的不需要本人到场的业务办理或者咨询,居民可以直接在上面完成,社区工作人员可以进行记录、派单,如果是比较复杂的业务,或者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就会开会进行研判,第二天再给居民回复。”中国电信乌鲁木齐分公司延安路分局副局长李凯介绍的,就是红旗社区智慧社区平台的网上全程代办功能。

在乌鲁木齐,这样的智慧社区平台正逐渐走进越来越多的社区,走进居民的日常生活。自2017年起,中国电信乌鲁木齐分公司认真落实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工作总要求,按照新疆电信工作部署,以便民、利民、服务民生为工作宗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优化便民服务举措,依托基层社区及居民需求,以电信宽带电视iTV为基础平台,以综合信息化为基础,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核心,深度开发并不断优化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通过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购电、购气、通信缴费、远程看房等生活服务。依托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社区工作的开展也更加高效便捷,便民信息公示、社区通知、远程问诊、爱心水表、智慧烟感、社区居民连线诉求收集、核酸检测管理、养老服务等一系列便民应用的落地,真正为社区工作减了负,搭建了从社区到居民的便民服务信息桥梁,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门,服务零距离”。

“除了给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以外,社区的安全管理也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依托我们的另一个平台——社区智慧调度平台。”李凯介绍。智慧门禁、社区警务站、对讲机、爱心水表、智慧烟感等智能化设备信息全部集成在智慧调度平台上,统一调度实现对社区的全方位安全管理。“以爱心水表为例,这项服务主要是实现对空巢老人的关注。系统会记录家庭的用水量,如果一个空巢老人家里出现恒定长时间没有用水的情况,系统页面就会自动弹出预警信息,社区工作人员记录的同时会联系老人的子女,确认老人的状况,以此保障空巢老人的安全。”

除乌鲁木齐以外,新疆电信正在全疆各地区逐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出入小区时,智慧门禁系统能够准确识别住户信息,及时筛查出陌生人员,站好“第一道安全岗”;回到家里,居民打开电视就可以订餐、远程问诊、代办业务,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服务。基于中国电信新疆公司的信息化服务,更多的社区正在建设包含社区治理、物业管理、民生服务的智慧社区,越来越多的社区迈进“智慧时代”,开启智能新生活。

远程教育智慧课堂进校园

星期二下午,哈密红星中学的四年级学生王紫涵放学回家。做作业之前,她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通过微课堂复习回顾今天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哈密,像王紫涵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远程教学成为他们学习的一种新方式。

“2020年疫情期间,通过希沃云课堂、希沃知识胶囊的微课录制和希沃信鸽的后台管理,十三师教育系统共有959名教师参与直播授课,直播课堂达5890节,受众学生达66300人次,知识胶囊微课录制发布1450余节,共12.7万余人次扫码学习。”哈密市十三师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翟世华介绍。

疫情防控期间,哈密市十三师教育系统全体师生“停课不停学”正是十三师教育局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自2019年起,十三师教育局和中国电信哈密分公司联合制定“十三师教育系统全光网校园组网技术方案”,依托中国电信IPTV光纤城域网,建成从十三师教育局到15所学校的全光网校园网(城域网)。信息化服务中心建成后,十三师教育系统全面实现“三通二平台”。全师所有学校已全部接入师域内“光网校园网”,统一出入口管理,总出口带宽达2G,实现录播教室全覆盖、多媒体教室全覆盖、音视频通道互联互通,智能安防、病毒预警、安全管控等网络安全建设部署上线。

“在电信网络的支持下,十三师教育局引入了远程高清直录播系统,开通‘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大课堂,这样可以把区域内的名师优课以及对口援疆的河南省内优质学校的课堂资源,实时推送至偏远学校的每间教室,让偏远地区的孩子‘足不出校’就能同步享受名师授课,这对他们的学习帮助很大。”十三师教育局副局长桑雁萍介绍。目前,十三师共接收优质视频资源2327课时、545G,优课覆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全部学科。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广播电视台在“十三师文化共享频道”“云上十三师”手机APP、网页版兵团十三师在线电视直播、IPTV等渠道,面向全师中小学生播出。

通过“三大课堂”,十三师教育局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实时观看、点评、互动教研、自我诊断、集体研磨等,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缩短校际教育差距。截至目前,全师1093名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加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各类培训,培训达3800余人次,通过“强校带弱校”组织名师使用录播平台授课630余课时,辐射学生12000余名,仅2020年一年保障各类党建、教学教研、会议培训等活动90余次。

用信息架起输送知识的桥梁,只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如今的校园里,智慧化应用遍地开花。“2020年,十三师各学校及教学点视频监控达到3000个点位,实现了不接触红外测温、人脸抓拍识别、身份认证、校园云台等监控平台的整合,与公安政法系统对接,健全了校园安全风险隐患预警机制,确保全方位、无死角、无盲点监控,同时搭建了校园安防系统及管理平台。”桑艳萍说。

在红星学校和柳树泉农场学校,“校园一卡通”成了学生的“电子身份证”。电子班牌、智慧墨水瓶、朗读亭、图书阅览室等各类校园管理系统都整合在这张“身份证”上,可以实现无接触考勤、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学生GPS定位等。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时间,家长和孩子发起紧急通话、短信、微信视频等,都可以定位和记录学生行动轨迹,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安全。

信息化的触角延伸至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教育的未来将更加智慧。

智慧诊疗千里送医到身边

工作日的下午,哈密市中心医院的门诊大厅里患者依然不少,罗永祥就是其中一个。“看病难”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中,信息化应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有力帮手”。在中国电信哈密分公司的支持下,哈密市中心医院在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探索,依托5G通信技术支持构建了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信息化应用给医疗服务带来了哪些改变?哈密市中心医院信息科主任曹健向记者介绍:“2019年,哈密市中心医院在全疆率先启用国家‘电子健康码’就医新模式,目前全市发卡总计896439张,总使用8888500人次。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电子健康卡提供全民核酸检测查询功能,通过在‘健康哈密服务号’上部署哈密市核酸检测报告查询系统,可以帮助哈密市居民更便捷地查询核酸检测结果。”

2020年,通过云医疗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哈密市中心医院实现了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居民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在疆内率先启用了病历复印“线上预约、邮寄到家”服务功能,居民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享受预约、挂号、缴费、就诊、查看检查检验报告等服务项目,切实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以前就诊的时候,不同的医院要办不同的就诊卡,排队、挂号、缴费总要跑上很多趟。现在有了电子医保卡,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预约、挂号、缴费等,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了,确实节省了很多精力。”患者罗永祥说。

除了罗永祥这样的患者,一些不能到院的外地患者如今也享受到了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利。在医院的远程医学中心,哈密市中心医院的医生正在指导外地县级医院的医生给病人做检查。画面上实时显示着患者的检查情况,清晰流畅,没有丝毫卡顿,在上级医生的远程指导下,外地县级医院的医生一边仔细给患者做检查,一边实时交流着患者的情况。

据了解,哈密市中心医院目前是新疆东部片区最大的一所三甲医院,诊疗力量相对较强。在新疆电信5G网络的支持下,哈密市中心医院已经建成区域内规模较大的远程医学中心,向上连接了郑大一附院、北大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向下辐射一区两县和38家乡镇卫生院、7家社区服务中心,与49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远程会诊,让患者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国内知名医院的诊疗服务,避免了路途的奔波和就医的苦恼,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特别是疫情期间,远程会诊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成远程诊断33次、远程培训600余场次。

“下一步,我院将通过‘互联网﹢智慧医院’建设项目加快建立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创新建设完善智慧医院系统,大力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曹健说。

5G赋能工业互联网显身手

在新疆,“看得见”的各类智能应用已经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那些“看不见”的数字化赋能,正在为智慧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来到国家电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的变电站机房,工作人员正在对安装了差动保护装置的配电箱、环网柜等电力设备进行巡视检查,保护装置将采集的各设备间的数据进行差值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故障或缺陷,一旦发现问题将立即启动保护装置并切断电源,保障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这就是中国电信新疆公司与国家电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合作的“5G网络切片﹢国网电力纵差保护项目”。该项目是继中国电信青岛分公司2020年1月在全国通信行业首个5G SA(独立组网)切片技术应用于电网行业之后,第二个成功试点落地的项目,也是新疆电网行业的首个5G SA(独立组网)切片技术应用。

国网新疆电力乌鲁木齐供电公司通信班班长宋俊廷向记者介绍:“这个项目是利用中国电信5G移动通信技术大带宽、低时延及高安全性的特点,将5G技术与配网纵动保护、配电自动化结合,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解决了我们投资大、施工难、维护难、灵活性差及覆盖范围小等困难。”

变电站机房里还有一个挂在半空中的“机器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就是国网电力的自动巡检机器人。有了它,就能实现24小时无人巡检。高清摄像头时刻监控记录着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数据,工作人员在监控室里就可以实时了解机房的情况,在故障出现的第一时间派出人员到场解决,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从乌鲁木齐驱车近60公里,来到位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五彩湾新城,准东露天煤矿就在这里。一辆辆无人驾驶卡车正在作业区来来回回地忙碌着。

自2020年5月起,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在这里实现了5G﹢4G网络覆盖,并提供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持,矿用卡车无人驾驶项目在这里落地。

无人驾驶在矿区作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易控智驾联合创始人张磊介绍,无人驾驶系统将实现各矿用工程设备信息互联以及整个作业区域内运输卡车的任务调度,有效提高卡车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同时,通过提供卡车维保自动提示与建议,提高维护效率,降低卡车故障率,保证生产效率。通过无人驾驶替代驾驶员驾驶,能避免因驾驶员疲劳、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危险事故,增强系统安全性,同时减少现场从业人员数量,最终降低运输过程中人员安全事故的发生。

“‘少人则安、无人则安’是智能化矿山的建设目标。通过开展无人驾驶项目,可以实现智能化工作面少人、无人生产,降低运输人员伤亡率,提高安全生产效率,保障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露天矿高效、安全、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准东露天煤矿副矿长高金龙介绍,“目前已经实现6台卡车﹢1台挖掘机的剥离运输作业环节单编组无人化作业,截至2021年3月底,累计运行里程超9万公里,累计运输土方量超30万立方米。”

“我们计划2021年9月完成远程遥控驾驶系统的调试和部署,到10月底,完成平台安全策略的优化和升级,就可以逐步去掉辅助驾驶员了,或许年底的时候可以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张磊说。

5G﹢工业互联网在新疆的许多地方开始落地应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的革新和生产效率的飞跃。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丁志春介绍:“准东开发区在2020年已建成3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的基础上,今后将着力在5G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研发等方面发力,力争打造新疆工业互联的新高地。”

把握数字化潮流,全力赋能新疆。学党史践初心,新疆电信将继续秉持“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服务社会,发挥好信息化主力军作用,为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垒土筑基。

X中国电信宽带办理服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9991967303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