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红色通信故事——星星之
星星之火 何以生存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委托,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开始了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难探索。就在秋收起义部队最困难的时候,“八七会议”播种的交通网络,为部队进入井冈山架起了信息桥,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得以保存。
一封信助毛委员发现井冈山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一度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很快遭到了当地反革命军队的强力抵抗。9月19日,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浏阳的文家市会师时,4000多人的起义部队已经锐减到1500人。9月29日,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部队几经曲折来到湘赣边界的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三湾改编。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党的支部建到了连上。
然而,这支仅剩不足千人的队伍下一步到哪里去建立根据地?大家一筹莫展。就在这时,一封来自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密写”信,通过秘密交通网辗转送到毛委员手里。
汪泽楷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此前参加了党的“五大”。得知秋收起义部队进入赣西后,他根据“八七会议”关于“起义部队到哪里,就由哪个省委负责联络”的精神,及时给毛委员发来了这封信。信中告知,在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一带,有中共江西党组织领导的袁文才部和王佐部两支农民武装,建议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赣西的宁冈去。
根据这封宝贵的来信,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在袁文才、王佐的帮助下到达井冈山北麓的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虽然隶属遂川县,但县城通向井冈山的路仅有一条狭窄通道。特别是井冈山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叠嶂、地势险峻,外围五大哨口锁住了进山的通道,形成了一个高山“城堡”群。加之在两省多个白色政权交错包围之中的宁冈地区,有党的早期组织和农运基础,完全符合创立农村根据地的条件。
一封信,给不足千人的秋收起义部队找到了落脚点。
山中全知天下事
井冈山易守难攻的山形地貌,使这里成为白色统治的薄弱环节,同时也带来了信息闭塞的难题。居此大山中,毛委员何以“全知天下事”?这首先得益于红军对信息渠道的重视。
三湾改编后,途经宁冈城关砻头市时,毛委员发现了一个邮政代办所,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报纸。随后,毛委员就派人接收了砻头市的那个邮政代办所。
那段时间,每逢红军攻占一座城镇,毛泽东无论多么忙,总是带着警卫员先到当地邮局看看有无新来的报纸、杂志,有就买回来一些,并剪贴保存,作为了解分析外界情况的资讯。
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和工农兵政权的建立,1927年底,茶陵、攸县等相继建立赤色邮局。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也建立了赤色邮政局;5月,永新县和莲花县工农兵政府在县城设立赤色邮局,并配备了两名直达井冈山的专职通信员。
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代表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我们已能随时得到报纸,高兴多了……”他对报刊信息的重视和渴望,溢于言表。
外线拓展 不忘交通
1928年下半年起,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发动了联合“会剿”,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开拓赣南闽西新区的外线作战。在紧张的外线作战中,毛委员坚持打仗不忘土改、打仗不忘建政、建政不忘交通邮政。
分田分地不忘交通
刚进赣南,红四军即在大余遭到敌21旅三个团的攻击,因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报信,仓促应战,战斗失利。
为了扭转局面,1929年3月20日,红四军前委就向福建省委和中央报告了当时赣南闽西“交通隔绝、通信不便”的情况。福建省委很快决定:“今后注意工作联系,特别注意永定、龙岩、上杭、长汀四县的联系。”由于交通网的建立,红四军的生存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在“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同时,毛泽东非常重视“建政”工作,也十分重视交通网络的发展。
12月,苏维埃龙岩县交通局成立,担负起为党政军机关传递信件的任务。该局的创建为闽西赤色邮政树立了样板。
12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福建省委,与闽西红军、红四军共同设立一独立的交通网,在厦门设总交通处,在漳州、上杭、龙岩、永定、武平、长汀、连城等地设分交通处。
颁发命令保护通信 在积极发展赤色交通邮政的同时,红军对中华邮政一直采取开放保护、合作通邮的政策。
在开辟和创建根据地之初,红军就明令对“中华邮局”要加以保护。红军所到之处都刷写“保护邮局”的大幅标语。在原古田邮政代办所隔壁的墙上,现在还保留着当年红军书写的“保护邮局”的标语。这些措施使中华邮政业务得以正常进行,保证了苏区和白区的通信联系。
1929年5月22日,红四军进军龙岩,途经上杭县古田村,路遇中华邮政的邮递员张辑轩。红军部队中有人拦住他并翻他的邮包强行检查,被朱德军长制止。朱德向他道歉,了解到这里的邮件报纸传递不快的原因主要是沿途检查次数太多,马上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白纸,用铅笔写了便函:“所有书报信件业经检查沿途友军准予通过为荷。此致朱德”。
张辑轩接过朱军长递来的字条,心里万分激动。从此以后,张辑轩有朱军长这一手令保护,每天背着邮包一路畅通。
半年后,红军再次进驻古田,准备在这里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史称“古田会议”)。那时,古田已经建立苏维埃政权。当地政府动员全体人民投入革命活动。张辑轩也接到通知,要他去参加军训和干别的公差,他每天要送信,感到有困难,便找到红四军司令部请示。
军长朱德和政治委员毛泽东又在一张“红军第四军司令部用笺”纸上用毛笔书写签发“保护邮局照常转递”的命令,并加盖了红色圆形篆书关防印信“红军第四军之印”,下面联合署名“军长朱政治委员毛”。张辑轩拿着这张手令与当地政府交涉,当地政府就不再派他的公差了。张辑轩每天又继续高高兴兴地去送信,把邮递工作做得更好。
1929年12月31日,朱德、毛泽东在上杭县古田乡签署了“保护邮局,照常转递”的命令后,红军所到之处,中华邮政业务得以正常进行,邮路畅通。
苏区邮政 领袖缔造
通信既是政权的象征,也是社会的基础。担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后,毛泽东十分重视当时主要的信息基础设施——邮政通信系统的建设,并亲自领导了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的创立。
领导创立邮政总局
1930年到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三次反革命“围剿”后,赣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辖有21县、人口达250万的中央根据地。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
此后,毛主席集中精力展开建政实践,他十分重视两个方面:一是与旧社会完全不同的民主政治相关制度和机构的建设;二是按照社会经济的一般规律,积极开展金融和通信等经济及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他十分重视当时主要的社会通信基础设施——苏区邮政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在瑞金创立的第一批中央机构中,就设立了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内务部发布了两个文件:一是关于整理和统一苏维埃邮政的训令;二是关于统一苏维埃邮政的布告。“训令”和“布告”对邮政局所编制、邮局经费、人员条件、薪金工资、工作时间、人员任免、巡视检查以及邮件寄费、新邮票使用、旧邮票退换、欠资罚款、红军信件优待等作了具体规定。
亲自挑选总局领导
在谋划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毛主席还亲自过问邮政总局领导班子的筹备工作。据中央邮政总局创建人赖绍尧回忆,当时毛主席亲自跟他谈话,让他筹备中央邮政总局,统一和整顿苏区邮政工作。开始,赖绍尧担心干不好,坦率地谈了自己文化水平低、不懂业务的顾虑。毛主席结合根据地发展的经历,给他讲了通信的重要意义,鼓励他不懂就学。
赖绍尧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首先学习了赤色邮政的经验,加以总结;又带人到长汀找到保留下来的中华邮政机构,向邮务人员学习章程和制度。回到瑞金后,他召开苏区邮政会议,结合中央苏区的特点,集思广益,研究制订了统一的苏区邮政办法和章程。随后,他又深入瑞金各地调查选择局址。
苏维埃邮政遍苏区
1932年5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在瑞金成立。同日,中央内务部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暂行章程》,共17章79条,对邮政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各类邮政业务、红军信柜、责任赔偿、与中华邮政局的关系等作了明确规定。
1932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一周年纪念日向全体选民工作报告书》中指出:“统一苏区的邮政,建立统一邮政制度,这是于军事和工农的交通上有很大便利的。”
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特派员王群到赣东北帮助整理邮政工作。具体任务是:打通赣东北与中央苏区的邮路;把总局颁布的章程和邮票等带去,供赣东北执行;帮助建立与健全邮政机构,将赣东北省邮政总局改名为闽浙赣省邮政管理局,归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统一领导。
1933年1月23日,周恩来和朱德向中央建议:苏区军事交通应与邮政合办邮所,在战争时不能以八小时为限,一日夜要行180里,并多辟小路捷径。为适应革命战争需要,还决定开办“特别快信”业务,以瑞金为中心,设立15条特别快信邮路。
在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苏区邮政人员不负众望,使用最简单的邮政设施、设备完成繁重的邮运投递任务。他们用箩筐扁担肩挑背驮大量邮件,跋山涉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奔走在崎岖的邮路上。有时没有草鞋,就光着脚板赶路。食盐缺乏,吃自己熬制的硝盐是常事。尽管生活艰苦,但大家毫无怨言,自觉自愿地节衣缩食,尽心尽力地完成通信任务,做到红军打到哪里,邮局邮路就建设到哪里,保证了红军和党政机关的通信需要。毛泽东曾高度赞扬苏区邮政通信战士的英雄业绩。他说,苏区邮政人员艰苦创业,担负着机要交通和传递邮件的双重任务,为苏区开辟了一条畅通无阻的红色邮路。
星星之火 何以壮大
朱毛会师井冈山情景。
毛泽东在积极利用邮政网络获取公开信息的同时,还非常重视连接井冈山根据地内外的秘密交通网的建设,不断拓展的网络为朱毛会师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井冈山根据地得以不断壮大。
红色交通遍井冈
红军进入井冈山后,前委就组织了传山哨、递步哨等简易通信网。采取“眺高、守夜、鸣锣、放铳”等办法,发现敌情就一村传一村、一山传一山地传给工农革命军和工农兵政府。他们在县区一级设立交通站(处),派专职交通员担负县际、县内的通信联络工作,为党政军部门传递公文。公文上打3个“﹢”或插鸡毛的,要随收随发,跑步送到,并取回收条作为收讫凭证。
1928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在宁冈茅坪苍边村成立后,和红军部队组成了联合通信站,共同完成政府和部队的通信任务,并传递干部和战士的家信。
联合通信站还重视开拓与边界各县的通信联络网,加强与全国红色交通网的衔接。如在莲花县,党组织设置了两名专职交通员直送井冈山的信件,中央文件到达安源后,中共安源市委再派交通员经莲花等地送到井冈山。
朱毛会师井冈山
交通网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推动朱毛红军胜利会师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1928年3月底,为打破敌人的“围剿”,朱德、陈毅等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方向转移,毛泽东得知后,立即派出特派员何长工前往接应。
何长工刚到湖南资兴,在一个交通站得知国民党军队图谋夜里偷袭起义部队,便写了一封急信,插上鸡毛,交由秘密交通员迅速赶到郴县送交朱德。朱德收到鸡毛信,连夜率领部队安全撤到酃县,与前来接应的何长工会合。通信又一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为了掩护朱德部安全转移,毛委员率部队在汝城一带击溃了追击敌军。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军和湘南起义农军一万余人顺利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组成了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从此,朱毛红军用游击战连续打破了国民党对井冈山的多次“会剿”,使井冈山根据地大大扩展,形成了7200多平方公里、50余万人口的根据地。
交通网络连四方 与此同时,毛委员还积极推动井冈山周围各地红色交通网的建设。中共江西省委也根据毛委员的要求,派肖志铎建立永新到吉安的秘密交通线,沿途共设10个交通站。在井冈山的边缘还设立了石嘴山联络站、安源交通站。
1928年6月,中共中央分别寄信给中央前敌委员会和江西、湖南省委,指示两省委设立交通处专门负责与前委的通信联系。7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省委所在地设总交通局,安源设交通局,各特委各市县委均设交通处。省委和各特委之间分别设立秘密接头处和秘密联络站。
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又在《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中指出:“交通机关的建设极为重要。”并告,已派袁德生在萍乡利用“春和生”药店,建立交通机关“赣西采运处”,以便和上海、武汉的党组织沟通联系,传递秘信,为井冈山根据地采购物资。
风助火势,火助风威。红色通信网络的初步形成,保护了秋收起义仅存的星星之火;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发展,使红军的星星之火在“敌军围困万千重”的环境中越燃越旺。
红色档案
赖绍尧——苏区邮政创始人
赖绍尧(1906-1992),湖南汝城县人,1926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湖南汝城县农协执行委员兼赤卫队队长、县大队长。1927年7月入党,同年参加秋收起义。中央邮政总局筹备工作基本完成后,赖绍尧在以总局副局长名义协助工作的同时,又在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邓小平的领导下,领导创建红军军邮系统。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建立红军总信柜,赖绍尧兼任总信柜主任。之后,红军各军团和军、师、团也相继建立了红军信柜,经办业务均由中央邮政总局领导。兼任中央邮政总局局长的杨岳彬离职后,赖绍尧担任了邮政总局局长。红军长征后,赖绍尧留在苏区坚持斗争。曾回家乡任中共南资汝桂中心县委书记,后调任四川巴县中心县委书记。日本投降前后,根据中央派遣进入东北前线,奉命担任热河邮政管理局局长,为打通关内关外信息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6月,回到江西,历任南昌军管会交通接管部副部长、代部长,工交政治部副主任兼省经委党组副书记,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他十分关心并重视老区邮电建设,亲自领导和组织苏区邮电史料的收集保护,致力于用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指导邮电工作。